□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 王亞華
6月28日,中國水權交易所在京成立,這是我國水資源管理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標志著中國正式水權市場的形成,意味著我國水權市場改革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中國的水權市場實踐肇始于2000年的浙江省的東陽與義烏水權轉讓。十幾年來,中國的水權水市場改革不斷推進。2004年,黃河中上游寧蒙地區(qū)開展了水權轉換試點工作。2014年,水利部印發(fā)《水利部關于開展水權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七個省區(qū)開展水權試點工作。
2016年,中國水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水交所)的成立,是中國水權市場改革取得的新進展和新成果。作為國家級水權交易平臺,水交所的成立,對于推動水權交易規(guī)范有序展開,促進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水權市場是優(yōu)化水資源配置的重要途徑,也是利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的主要手段之一。理論研究和國際經驗表明,水權市場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水資源的配置效率與創(chuàng)造社會參與水利的激勵。但是水權市場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部分生產用途的水資源能夠進入市場,并且受到水的流動性、多用途性和公共性的諸多限制。很多學者研究認為,水權市場的運作相當復雜,其發(fā)展受制于法律規(guī)則、政治選擇、制度安排、經濟和地理條件,以及文化因素等,所以對水權市場應持謹慎和適當?shù)念A期。
近年來,中國在水權市場探索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和瓶頸。初始水權不明晰,界定初始水權是開展水權交易的前提,我國的初始水權明晰工作存在法律、觀念和可操作性等多方面的障礙。水權交易制度缺失,尚沒有建立規(guī)范化的水權交易規(guī)則體系,缺少交易平臺和價格形成機制。水權市場配套制度亟待建立,水權計量、監(jiān)測和信息體系還很薄弱,總量控制實施和市場監(jiān)管制度不健全。
此次水交所的成立,正式彌補了我國水權交易平臺的缺失,直接推動初始水權的明晰,帶動水權交易規(guī)則體系的建立,進而促進水權市場配套制度的形成。水交所將全面提速我國水權市場改革,標志著中國水權市場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水交所的基本功能是為水權市場提供市場服務,但是由于水資源的公共性特征,決定了水交所實際上是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服務,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第一,信息服務,為水權供給方和需求方提供信息平臺,向社會發(fā)布水權市場信息,降低取用水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第二,技術服務,提供水權交易的規(guī)則設置和技術平臺,為潛在的水權交易者提供技術咨詢和技術評價,降低水權交易的技術門檻。第三,中介服務,提供水權交易談判、簽約、過戶、監(jiān)督等中介服務,提高水權交易達成的可能性,保障交易合約履行的成功率。第四,衍生服務,提供有利于水權交易開展的相關服務,如融資、擔保、數(shù)據、咨詢等衍生服務,提高水權交易開展的便利性及附加價值。水交所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在于能夠多大程度上為市場和社會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公共服務。
水交所未來創(chuàng)造的核心價值,主要來源于降低水權市場的交易成本??扑苟ɡ砀嬖V我們:在零交易成本的世界中,市場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而在正交易成本的真實世界中,市場的效率是有條件的,實際效率將低于理想的帕累托效率。水權市場往往伴隨著高昂的交易成本,包括搜尋成本、談判成本、審批成本、協(xié)議成本及履約成本等。因此,水權市場的有效性,主要依賴于能否設計出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水交所成立后,通過為市場和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將會大大降低水權市場的交易成本,因而將發(fā)揮活躍市場、促進交易的功能。水交所未來的生命力,在于能夠多大程度上降低水權市場的交易成本。
水交所成立后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在于如何應對水資源的外部性和第三方影響,以及風險與不確定性。水資源的流動性和公共性特征,導致水權市場中存在大量的負外部性問題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問題。世界范圍內的通行做法,是對于可能改變水資源用途的水權交易,事先要經過行政審批,如果交易引起了第三者負效應或者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則交易很難通過審批。
對于通過審批的水權交易,通常還需要進行公示,在不存在爭議的情況下交易方能生效。此外,水文系統(tǒng)廣泛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還使得水權市場的運作面臨很多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風險。因此,為了保障水權市場的健康發(fā)育和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必須建立嚴格的監(jiān)管制度和風險管控體系。目前,水交所內部設立了風險防控部,水利部2015年已經設立了水權交易監(jiān)督辦公室。下一步,水利部要把好水權交易行政審批關,水交所要不斷細化風險管控體系,重點防范生態(tài)環(huán)境風險,防止損害農民權益。
作為一個擁有上千年治水傳統(tǒng)的國家,中國建設良性運作的水權市場體系面臨的挑戰(zhàn)巨大,水權市場改革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中國獨特的國情水情條件,決定了我們只能走有中國特色的水權市場建設之路。因此,水交所的成立,仍然帶有試點和試驗的性質,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試錯,推動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水權市場體系的形成。
水權交易市場的完備性,提升中國水權交易水平。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6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