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廣東省農業(yè)農村廳《關于印發(fā)<廣東省水稻生產合理密植增產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江門市農業(yè)農村局《關于印發(fā)<2024年江門市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深入發(fā)掘水稻單產提升潛力,推動全市水稻實現大面積單產提升,現將加強農機促進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通知如下: 一、做好耕整地,提高平、爛、凈的整田質量標準 1. 冬閑田可在晚稻收獲后及時犁冬曬白,改良土壤物理性狀。秋耕深度一般要達15厘米左右,深淺一致,不漏不重耕。移植前施基肥整田,先干耕整,后上水耥平,達到平、爛、凈的整田質量標準。綠肥田或冬種田在秧苗移植前15天左右耕翻,要先干耕曬垡2-3天,再灌水整平,促使綠肥或秸稈能迅速腐爛。 2. 早稻收獲后抓緊時間進行整田,兩犁兩耙,田要整碎整平,達到平、爛、凈的整田質量標準,由于機械化插秧秧苗葉齡小,水稻機插的田塊不宜現整現插,整好地后保持田面薄水層(0.2厘米),使泥漿適度沉實才開始插秧,一般沙質田沉實1天,粘土質田沉實2-3天。拋秧田除沙質田外,一般耙田后要經過半天至一天的沉實才能拋秧。 二、推廣機械化移栽技術,發(fā)掘單產提升潛力 3. 推動集中育秧。提倡集中育秧,使用專用育秧基質,選用適用設施設備進行機械化流水線作業(yè),提供優(yōu)質宜機秧苗。 4. 搶早栽插。充分利用溫光資源,促進有效分蘗,爭取多穗、構建大穗,確保高產基礎。 5. 載足穴數。根據田塊地力、水稻品種及氣候特點,科學匹配行株距,通過調整插秧機株距調節(jié)手柄,株距控制在12-16厘米,每畝插植控制在14000-18000穴,確保有效穗數,發(fā)掘產量潛力。 6. 提高質量。提高秧苗移送、切塊精度,減少植傷,爭取早活棵、早返青,促進低位有效分蘗。 三、推廣機械化收獲技術,確?!邦w粒歸倉” 7. 確定適宜收獲期。水稻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較為適宜收獲,稻谷籽粒含水量15%-28%,蠟熟期水稻籽粒內容物濃黏,無乳狀物出現,手壓穗中部籽粒有硬感,待谷殼變黃、籽粒變硬、水分適宜、不易破碎,標志水稻進入完熟期;從種植時間推算,早造水稻適宜收獲期為齊穗后28-35天,晚造水稻為齊穗后30-40天。 8. 選取適用機型。生長高度為65-110厘米、穗幅差≤25厘米,選用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作物高度超出110厘米時,可以適當增加割薦高度,對半喂入聯合收割機要適當調淺脫粒喂入深度。收割易脫粒品種(脫粒強度小于100克)或采用高留茬收獲時,建議使用全喂入收割機;收割難脫粒品種(脫粒強度大于180克)時,建議采用半喂入收割機。作業(yè)前要保持機具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應做好機具檢測和試割,預防和減少作業(yè)故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9. 選擇適宜方法。濕田作業(yè)時,檢查凹板篩、清洗篩是否堵塞,并注意及時清理,更換半履帶,低速、少量依次收割。收割倒伏水稻時,通過安裝“扶倒器”和“防倒伏彈齒”裝置,放慢作業(yè)速度,盡量減少倒伏收獲損失;倒伏角在45-60度時,撥禾輪位置前移、調整彈齒角度后傾;倒伏角大于60度時使用全喂入聯合收割機逆向收割,撥禾輪位置前移且轉速調至最低,調整彈齒角度后傾。收割過熟水稻時,應盡量降低留茬高度,盡量控制在10-15厘米,但要防止切割器“入泥吃土”,嚴禁半喂入收割機。根據水稻品種、稻田特征和水稻產量等選擇適宜的收割速度,收割機行進速度不宜過快,盡量減少機收損失量。 各鎮(zhèn)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市農業(yè)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站要結合實際,主動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機服務組織開展宣傳機械化移栽、機械化收獲良機良法良制,積極組織參加機收減損大比武,做好機插秧種植密度和機收損失率監(jiān)測工作,確保我市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有序推進并取得成效。 開平市農業(yè)農村局 2024年8月5日各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市農業(yè)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站: